青春战“疫”进行时——“90后”“00后”北化青年在战“疫”中绽放绚烂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强调:“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向你们、向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关于“90后”“00后”到底是不是娇滴滴的一代的讨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给出了答案:“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
战“疫”打响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长,他们在战“疫”中绽放了绚烂的青春之花。其实,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熟悉的同学中,也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化战“疫”青年。
北化“武汉伢”的科技战“疫”
每当透过窗子看到挂着“武汉加油”横幅的大货车驶向这座他深爱的城市时,家住湖北武汉的丁栋心里总是充满了感慨。
和丁栋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住在汉川的陈燕武——他是学校英蓝交叉班的班长,在了解到社区防护物资紧缺后,他每天都坐立不安,焦急地思考着能为这里做些什么。
终于,机会来了!在得知学校英蓝实验室要研制一套用于疫情防控的呼吸隔离装置时,他俩没有丝毫犹豫一拍即合,主动向实验室申请远程参与研发工作。
实验室的老师们出于安全考虑,希望他们可以安心在家隔离暂不要参与工作,但丁栋和陈燕武“毫不妥协”,陈燕武坚定地说:“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湖北,我们在家怎么坐得住呢?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能为疫情防控做点贡献,这也是新时代北化青年的使命。”
丁栋也“倔强”地认为,他们身在湖北能更好地了解当地对防护物资的实际需求,在呼吸隔离面罩研制成功之后,他们也能最快地联系到有需求的单位,保证物尽其用。
这两个“武汉伢”用诚意打动了老师,并毅然走上了北化青年科技战“疫”的青春战场。陈燕武和丁栋通过“云端”与千里之外的实验室连接,与老师们一同参与研究,一起制定、修改生产方案,参与设计并成功研制出了这套为疫情防控专门“定制”的呼吸装置。大家为它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新风正气,英蓝王冠”。
图为装置示意图
这套装置的优势在于,既可以避免近距离相处而导致的交叉感染,实现“隔离病毒不隔离亲情”的人性化救治,还能大大减少人员感染的危险,最适合于轻度感染病人佩戴,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提供重要的保障。
从2月中旬开始设计到月底研制出第一套样品,再到3月底计划生产100套,北化青年参与的科技战“疫”速度令人振奋。陈燕武表示,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以杨卫民教授和阎华教授为首的英蓝实验室团队的付出,“我对老师们充满了感激,为了推广面罩、降低感染率,他们放弃了假期,在实验室加班加点的工作,我代表湖北同胞真诚感谢他们。”
一场跨越南北的战“疫”接力
在千里之外的北化校园内,也有一群“90后”“00后”大学生忙碌在另一条战“疫”生产线上,他们在英蓝实验室谢鹏程教授的带领下,利用“3D复印技术”生产的护目镜,可用于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在与病患近距离接触时的防护。
他们是寒假留校的学生,在得知实验室由于人手不够产能无法完全释放之后,大家主动通过所在的临时团支部踊跃报名,希望能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护目镜生产。
图为同学们在实验室护目镜生产线上工作
这16个同学来自不同学院,简单的培训加之过硬的专业素养,他们很快就投入了生产,从周一到周日,上午下午两班倒,每天不停歇生产,做到无间隙换班,确保机器不停运、生产不停工。更有部分同学申请多轮换几次,以保证生产线人手的绝对充足。
“看到一线人员为人民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值守岗位,看到实验室的教授们加班加点搞课题攻关,我们作为青年学生也希望能为打赢防疫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一位志愿者发自内心地说。
同时,疫情发生以后,校团委也第一时间成立了湖北学生临时团总支,及时了解当地同学的实际困难以及所在小区对防护物资的需求。并动员力量联系快递,把产自学校的战“疫”装备源源不断地发往湖北各地。
这是一场跨越南北的青春战“疫”接力,一南一北两个临时团组织架起了两地战“疫”接力的桥梁,陈燕武就是其中一员。在这些团员的传递下,越来越多奋战在湖北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英雄,陆续收到了这份科技感十足的北化战“疫”装备。
陈燕武清楚地记着,一天早上,他为社区里负责消毒的叔叔送去了由学校实验室生产的防护装备后,那位叔叔向他鞠了一躬,然后说了声“谢谢”。“那一刻我再也没有忍住,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儿。”
看到各个小区的消毒员、志愿者们穿戴着由学校实验室生产的防护装备奋战在疫情最前线,每一个为之奋斗和努力的北化人心里都是暖暖的。
青春战“疫”,每一次参与都是成长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有无数的北化青年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战“疫”中绽放绚烂的青春之花。青年学生党员更是冲锋在前,在战“疫”中成长,在战“疫”中践行初心使命。
“早上7点,我戴好口罩与党徽出了门。和往常一样,虽然寒风凛冽刺骨,让我的手直哆嗦,但为了接下来能到劝返点做好搭帐篷、贴告示、拉道闸、检查84消毒液和体温表等各项准备工作,我并没有犹豫……”这是数理学院电科1704班王小威一篇战“疫”日记的开头。
图为王小威入户走访
他的老家位于河南省永城市龙岗镇张集村,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向村委会请战,加入了当地疫情防控的队伍。一次执勤中,他发现和他一起在体温监测点值守的人员中大部分都是退休的老党员同志,他在当天的日记中着重记录了他与其中一位王大爷的对话:
“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冒着寒风来当志愿者呢?您不怕被传染吗?”
“我是一名党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小威呀,你要记住,只要有‘战场’,我们党员就要当先锋、做表率!即使老了,只要党组织需要,我也会尽力去发光发热!”
这位老党员的话深深刻在了王小威的心上,他明白在疫情防控一线大家可能都会有一丝害怕,但党员的身份给了每个人冲在前面的勇气,让大家时刻都不会退缩。尤其是每当有乡亲们为值班人员送来食品和口罩时,他更感受到了这份坚守的可贵之处。
同为河南人的杨炤奇是学校第八期“双百工程”培训班的学员,他的父母都是党员,每当看到身体欠佳的母亲依然顶着寒风在执勤点坚守,深夜晚归的父亲放下买好的蔬菜就转身消失在夜色里时,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他在家坐不住了。
他用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买了两桶20Kg的84消毒液和两箱方便面,分别送到了小区门卫处和小区附近的防疫服务站,向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表达感谢,他在防疫服务站动情地说:“这里是党员先锋岗,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就是共产党员初心最坚定的地方!”
图为杨炤奇(左二)为小区捐赠物资
“90后”“00后”,我们才不“娇滴滴”
没错,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在这场全民战“疫”中,“90后”和“00后”已经接过了父辈的责任与担当,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大梁。
从党员、团员到普通同学,从城市、乡村到祖国各地,都有北化青年的战“疫”身影:学校研支团的成员在“云端”为草原上的孩子辅导功课,一些同学挽起袖子参与无偿献血助力抗击疫情,有人填词谱曲用歌声唱响《武汉加油!》,也有人拿起画笔用画作向英勇的“逆行者”致敬……
图为研支团成员开展线上备课
图为我校同学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曾在学校操场上与千名同学一起传递巨幅国旗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而经此一役,相信他们对“爱国”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场大战、一次大考,同样也是一堂终生难忘的大课,让年轻一代快速成长。因此,无论是投身科技战“疫”,还是参与各自家乡的疫情防控,北化青年在用行动证明着“90后”“00后”才不是“娇滴滴”的一代,也不是时代的观众和看客。
磨炼是成长的催化剂,抗疫是时代给他们的成人礼。我们坚信,在春暖花开时,再次回归校园的北化青年一定会是另一番面貌。我们坚信,“90后”“00后”已经长大,北化青年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以总书记的勉励为动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精彩回顾
战“疫”进行时——北化学工人:以生为本筑防线,共克时艰守平安
素材来源|青春北化 北化力量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新闻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会等
责编|连 旭
美编|郑姗姗